随着我国高校开放办学体制的发展,尤其是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推广,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高校扩建必须从周边社区获得更多空间资源等一系列办学行为的转变,导致原本只有垂直领导关系的各地大学不得不与属地社区发生横向互动关系。于是大学与周边社区的互动成为我国大学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对而言,XXX大学更应该关注这个问题,因为XXX大学是由XXX工大、XXX大学、XXX铁院于2000年组建而成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每个校区周边都有不同社区,与社区的互动关系更复杂。为了使我校获得更多的横向资源,与周边社区建立更为和谐的互动关系,我们成立课题组对XXX大学与周边社区的互动关系展开调查研究。
从时间约束和工作便利角度考虑,课题组选定校本部的周边社区居民作为调研样本,进行了入户访问和问卷调查。XXX大学校本部在岳麓山校区,由主校区和分校区组成,位于长沙市的西南角,处于某南路社区、某社区、某社区、某社区、某村社区之间。调查员对这五个社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在这五个社区共发放了118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份,然后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相关数据。课题组利用这些实证数据阐述XXX大学与周边社区互动关系问题。
一、XXX大学与周边社区的互动吸引
实际上,社会系统中的不同主体是否发生互动并进而发生社会交换,源于互动双方的相互吸引。行动者双方拥有对方所需的资源和都断定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的期待是产生社会吸引的基本前提。当行动者双方互相期待与对方交往以便从对方那里获得某种报酬时,他们之间会产生相互吸引。XXX大学校本部是一个独立的社区,只不过是一个专能的教育社区,叫云麓社区,不属于如上五个社区的任何一个社区,完全可以视为独立的互动行动者。从资源种类角度看,XXX大学校本部与周边社区的资源品种,差异性较大、互补性较强,如XXX大学拥有丰富的师资、教学场所、运动场所、科研设备、强大的消费群体等;周边社区拥有更大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多样化的社交平台和社会化主体、社会实践环境等,应该说双方都有对方所需的资源。这构成了XXX大学与周边社区产生互动吸引的第一前提。
更为重要的XXX大学具有从周边社区获得发展资源的强烈愿望,因为学校发展需要多方面的资源和支持,仅靠上级主管部门是难以获得各方面资源和支持的,还需要社会支持,学校才能获得更好发展。周边社区拥有学校所需的办学资源,在开放办学的时代,学校没有理由舍近求远,放弃从周边社区获得办学资源和大力支持的机会。
现在只要了解周边社区是否也有从XXX大学获得社区发展资源和支持的愿望,就能判断双方是否具有相互互动的基础。为了了解周边社区居民是否存在与XXX大学进行互动的愿望,课题组设计了两方面的判断指标:(1)周边社区居民与XXX大学师生员工打交道是否获得好处;(2)周边社区居民是否有与XXX大学建立互动关系的想法。
就第一个判断指标来看,85%的周边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为自己带来了利益,只有10%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位于社区傍边,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为了深入了解周边社区居民对XXX大学给他们带来福利的认识,课题组还细化了价值判断指标,其详情见表1。
$表1:XXX大学给周边社区居民生活带来的益处 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学校给社区居民生活带来的益处a |
师生群体给社区居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
54 |
25.5% |
54.0% |
|
接触先进的文化知识的便利 |
49 |
23.1% |
49.0% |
|
可以免费使用XXX大学的公共设施 |
47 |
22.2% |
47.0% |
|
提升自己社区的地位档次 |
23 |
10.8% |
23.0% |
|
方便孩子上学 |
39 |
18.4% |
39.0% |
Total |
212 |
100.0% |
212.0% |
a. Dichotomy group tabulated at value 1. |
|
|
|
表1说明:调查样本中,25.5%%的周边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师生群体给自己带来了经济收益;23.1%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为自己接触先进文化知识提供了便利;22.2%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为自己提供免费得公共设施;18.4%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为自己的孩子上学提供便利条件;10.8%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提升了社区的地位档次。说明周边社区的绝大多数居民肯定了XXX大学对社区的价值。
从逻辑上分析,周边社区居民应该有较强烈的与XXX大学进行互动的意愿,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课题组进行了相关调查,详情见表2。
$表2:有无必要与XXX大学师生员工进行互动的愿望 |
|
|
Frequency |
Percent |
Valid Percent |
Cumulative Percent |
Valid |
0 |
1 |
1.0 |
1.0 |
1.0 |
|
很有必要 |
39 |
39.0 |
39.4 |
40.4 |
|
有必要 |
45 |
45.0 |
45.5 |
85.9 |
|
没有必要 |
3 |
3.0 |
3.0 |
88.9 |
|
无所谓 |
11 |
11.0 |
11.1 |
100.0 |
|
Total |
99 |
99.0 |
100.0 |
|
Missing |
9 |
1 |
1.0 |
|
|
Total |
100 |
100.0 |
|
|
表2统计说明,39.4%的周边社区居民认为自己很有必要与XXX大学师生员工保持互动关系;45.5%的周边社区居民认为自己有必要与XXX大学师生员工保持互动关系;两者合计达到84.9%的比例。只有11.1%的社区居民持无所谓的态度和3%的社区居民持反对意见。由此看来,绝大多数的周边社区居民具有与XXX大学进行互动的意愿。
将双方意愿统一起来分析,XXX大学与周边社区都有发生交往的愿望,存在互动吸引的实在性。这种社会吸引促使XXX大学和周边社区进入交流合作过程。
二、XXX大学与周边社区相互提供的回报
进入交流合作环节后,互动关系的最终结果和维系方式就是双方必须给对方提供各自所需的回报。如果在交往过程中,双方能不断地满足对方的期待并给予对方所需要的资源,社会吸引就会继续发生,交流合作或社会交换就能维持下去。实际上XXX大学与周边社区之间一直存在相互提供好处或回报的事实,只不过因体制原因这种事实没有上升到“官方表述”层面而已。
1、XXX大学给周边社区提供的回报
为了了解周边社区居民对XXX大学为他们提供的互动好处或者互动回报的认可程度,课题组根据相关研究文献和所作的预调查,提出了如下分析假设:XXX大学校本部在岳麓山下给周边社区提供了如下好处:提升周边社区文化品位、提供教育服务和公共活动场所、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改善社区的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为社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调查资料的统计显示:调查样本认可XXX大学校本部给周边社区带来了如上7种互动回报。具体的频率分布如表3:
$表3:XXX大学校本部给周边社区带来的好处 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XXX大学给社区带来的好处a |
提升社区文化品味(教育单位) |
55 |
23.0% |
55.0% |
|
提供教育服务(子女在XXX大学附属学校就读) |
44 |
18.4% |
44.0% |
|
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
46 |
19.2% |
46.0% |
|
提供公共活动场所 |
31 |
13.0% |
31.0% |
|
改善社区的社会结构 |
17 |
7.1% |
17.0% |
|
改善社区生态环境 |
24 |
10.0% |
24.0% |
|
创造就业机会 |
20 |
8.4% |
20.0% |
|
其它 |
2 |
.8% |
2.0% |
Total |
239 |
100.0% |
239.0% |
a. Dichotomy group tabulated at value 1. |
|
|
|
表3说明:23%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提升了周边社区的文化品位;18.4%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为周边社区提供了教育服务;19.2%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促进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13%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公共活动场所;10%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改善了周边社区的生态环境;8.4%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为周边社区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7.1%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改善了周边社区的社会结构。具体而言,这7种互动好处或互动回报的提供途径是不同的。
第一,XXX大学通过“位置嵌入和身份显示”途径,提升周边社区文化品位。
第二,XXX大学通过“接受周边社区学龄居民入附属学校就读”途径,为周边社区提供教育服务。
第三,XXX大学通过为周边社区提供庞大的消费群体带动周边社区住宿、饮食、娱乐、服装、移动等生活领域的消费增长,间接促进周边社区生产发展,吸引新企业落户周边社区,促进周边社区公共物质设施和房地产发展,保证地价升值,刺激周边社区经济增长。调查样本对XXX大学促进周边社区具体经济领域发展的频率不同,可见表4。
$表4:XXX大学促进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的具体领域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促进社区经济发展a |
房间出租业繁荣 |
57 |
22.1% |
57.0% |
|
餐饮业发展 |
67 |
26.0% |
67.0% |
|
百货销售业发展 |
49 |
19.0% |
49.0% |
|
带动社区娱乐休闲消费(KTV、台球、网吧、酒吧等) |
38 |
14.7% |
38.0% |
|
促进交通通讯消费 |
24 |
9.3% |
24.0% |
|
兴起文印业 |
19 |
7.4% |
19.0% |
|
其它 |
4 |
1.6% |
4.0% |
Total |
258 |
100.0% |
258.0% |
表4说明:22.1%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促进了周边社区的房间出租业的繁荣;26%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促进了周边社区餐饮业的发展;19%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促进了周边社区百货销售业的发展;14.7%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带动了周边社区的娱乐休闲消费;9.3%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促进了周边社区的交通通讯消费;7.4%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为促进周边社区文印业的兴起。
第四,XXX大学能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的活动场所主要有体育场、休闲广场、教室、报告厅、电影院等,但学校的不同活动场所为周边社区居民所分享的统计频率有较大差异。具体情况见表5。
$表5:XXX大学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的活动场所 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为社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a |
体育场 |
60 |
38.7% |
61.9% |
|
休闲广场 |
67 |
43.2% |
69.1% |
|
教室 |
9 |
5.8% |
9.3% |
|
报告厅 |
5 |
3.2% |
5.2% |
|
电影院 |
14 |
9.0% |
14.4% |
Total |
155 |
100.0% |
159.8% |
表5说明:38.7%的周边社区居民认为自己享用过XXX大学的体育场;43.2%的周边社区居民认为自己享用过XXX大学的休闲广场。而学校的教室、报告厅、电影院等封闭性活动场所很少为周边社区居民使用。
第五,XXX大学对周边社区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扩大社区知识分子群体、改变社区的空间布局、人际关系、文化构成、产业构成等方面。这种假设的社区居民认可频率的分布比较均衡。详情见表6。
$表6:XXX大学改变社区结构的途径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改变社区结构a |
扩大社区知识分子群体 |
63 |
35.2% |
64.9% |
|
改变社区空间布局 |
25 |
14.0% |
25.8% |
|
改变社区人际交往模式 |
30 |
16.8% |
30.9% |
|
改变社区文化构成 |
29 |
16.2% |
29.9% |
|
改变社区产业构成 |
29 |
16.2% |
29.9% |
|
其他 |
3 |
1.7% |
3.1% |
Total |
179 |
100.0% |
184.5% |
a. Dichotomy group tabulated at value 1. |
|
|
表6说明:35.2%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校本部在岳麓山街道扩大了周边社区知识分子群体,改变了社区成员构成;14%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改变了周边社区的空间布局;16.8%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改变了周边社区的人际交往模式;16.2%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改变了周边社区的文化构成和产业构成。
第六,XXX大学通过不断扩大校园绿化面积、尤其促进岳麓山大学城社区的发展,将工业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改善周边社区的空气质量、促进周边社区生态环境良化。周边社区居民对学校给予他们的这类回报的认可频率见表7.
$表7:XXX大学在改善周边社区生态环境发挥的作用 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学校在改善社区生态环境发挥的作用a |
扩大绿化面积 |
66 |
37.5% |
67.3% |
|
改善社区空气质量 |
36 |
20.5% |
36.7% |
|
减少社区环境污染 |
27 |
15.3% |
27.6% |
|
美化社区环境 |
44 |
25.0% |
44.9% |
|
其他 |
3 |
1.7% |
3.1% |
Total |
176 |
100.0% |
179.6% |
a. Dichotomy group tabulated at value 1. |
|
|
|
表7说明:37.5%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校本部在扩大社区绿化面积领域发挥了作用;20.5%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在改善周边社区空气质量方面发挥了作用;15.3%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在减少社区环境污染方面发挥了作用;25%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在美化周边社区环境方面发挥了作用。
第七,XXX大学校本部在岳麓山街道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多种就业机会,得到社区居民肯定的就业岗位主要有食宿行业、商品零售业和休闲服务业。其详情见表8。
$表8:XXX大学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的就业机会 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XXX大学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就业机会a |
增加食宿服务就业岗位 |
61 |
29.3% |
63.5% |
|
创造园艺园林工程岗位 |
23 |
11.1% |
24.0% |
|
建筑施工岗位 |
11 |
5.3% |
11.5% |
|
创造商品零售岗位 |
55 |
26.4% |
57.3% |
|
创造校园交通运输岗位 |
20 |
9.6% |
20.8% |
|
创造休闲服务岗位 |
36 |
17.3% |
37.5% |
|
其他 |
2 |
1.0% |
2.1% |
Total |
208 |
100.0% |
216.7% |
a. Dichotomy group tabulated at value 1. |
|
|
|
表8说明:29.3%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校本部在食宿服务业为自己创造了就业岗位;26.4%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校本部在商品零售业为自己创造了就业岗位;17.3%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校本部在商品零售业为自己创造了就业岗位。此外,还有11.1%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校本部在园林园艺业为自己创造了就业岗位;9.6%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校本部在校内交通运输业为自己创造了就业岗位;5.3%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校本部在建筑施工行业为自己创造了就业岗位。
如果计算其数量,XXX大学给周边社区的互动回报是巨大的。我们仅以消费为例,可见一斑。XXX大学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超过5万人,按生均每天消费10元计,XXX大学学生群体每年给周边社区提供的消费金额将近2亿。正因为如此,周边社区绝大多数居民都认为XXX大学给自己的利益是很大的,社区应该加强与XXX大学的互动。
2、周边社区给XXX大学提供的回报
周边社区居民也认为自己所在的社区给XXX大学提供了可观的回报。为了了解社区居民对周边社区给XXX大学校本部提供的互动回报的看法,课题组根据相关研究文献和所作的预调查,提出了如下分析假设:周边社区给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提供校外活动场所和科研支持、商业和服务业支撑、为学生提供社会化环境、勤工俭学机会和创业环境。调查资料的统计显示:80%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给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提供了校外活动场所和科研支持;100%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给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提供了商业和服务业支撑;97%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给XXX大学的学生提供了社会化环境和创业环境。具体而言,这6种互动好处或互动回报的提供途径是不同的。
第一,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为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提供了农家乐、街区活动、体育活动等校外活动场所。而且社区居民对这些活动场所的认可频率是较均衡的。其详情见表9。
$表9:社区为学校提供的活动场所 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社区为学校提供的场所a |
农家乐 |
39 |
35.5% |
48.8% |
|
街区购物散步场所 |
27 |
24.5% |
33.8% |
|
体育活动场所 |
36 |
32.7% |
45.0% |
|
其他 |
8 |
7.3% |
10.0% |
Total |
110 |
100.0% |
137.5% |
a. Dichotomy group tabulated at value 1. |
|
|
表9显示:35.5%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的一些农家乐是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乐意进行休闲活动的场所;32.7%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的体育活动场所是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24.5%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的街区是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经常购物和散步的活动场所。
第二,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为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提供了必要的商业和服务业支撑,较好地满足了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减轻学校的负担与压力,利于学校顺利实现各项功能。主要体现在购物、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交通通讯、文印等领域。但是调查样本对这些支持领域满足XXX大学师生员工生活工作需求的认可频率有较大差别。其详情见表10。
$表10:社区为学校师生提供商业和服务业的支撑 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社区为学校师生提供商业和服务业的支撑a |
购物 |
67 |
20.6% |
67.0% |
|
住宿 |
69 |
21.2% |
69.0% |
|
餐饮 |
78 |
23.9% |
78.0% |
|
休闲娱乐 |
50 |
15.3% |
50.0% |
|
空间移动 |
27 |
8.3% |
27.0% |
|
文印 |
32 |
9.8% |
32.0% |
|
其他 |
3 |
.9% |
3.0% |
Total |
326 |
100.0% |
326.0% |
表10显示:23.9%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为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提供了餐饮服务;21.2%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为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提供了住宿服务;20.6%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为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提供了购物服务;15.3%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为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提供了休闲娱乐服务;9.8%的社区居民认可周边社区为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提供了文印服务;8.3%的社区居民认可周边社区为XXX大学校本部师生员工提供了空间移动服务。
第三,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为XXX大学在校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化环境。从理论上讲,社区是大学在校生观察社会万象的窗口、接触社会现象的平台、学以致用和服务社会地的实践场所,社区成员也是大学在校生进行社会化的施化主体。周边社区促进XXX大学在校生社会化的主要方式有提供观察社会现象的窗口、提供社会调查服务、提供社会兼职机会、提供志愿服务场所等。调查样本都比较认可这些回报方式。其详情见表11。
$表11:周边社区促进XXX大学在校生社会化的方式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社区在学生社会化方面的作用a |
提供观察社会现象的窗口 |
35 |
19.8% |
36.1% |
|
提供社会调查服务 |
45 |
25.4% |
46.4% |
|
提供社会兼职机会 |
54 |
30.5% |
55.7% |
|
志愿服务场所 |
38 |
21.5% |
39.2% |
|
其他 |
5 |
2.8% |
5.2% |
Total |
177 |
100.0% |
182.5% |
a. Dichotomy group tabulated at value 1. |
|
|
表11显示:30.5%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为XXX大学在校生提供了社会兼职机会;25.4%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为XXX大学在校生提供了社会调查服务;21.5%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为XXX大学在校生提供了开展志愿服务场所;19.8%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为XXX大学在校生提供了观察社会现象的窗口。
第四,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为XXX大学在校生提供了创业环境。其主要途径有提供创业场所、创业信息、创业技能培训、创业优惠政策等。调查对象对这些途径的认可情况如表12。
$表12:社区为XXX大学在校生提供创业环境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社区为XXX大学在校生提供创业环境a |
提供创业场所 |
51 |
34.9% |
52.6% |
|
提供创业信息 |
47 |
32.2% |
48.5% |
|
提供创业技能培训 |
26 |
17.8% |
26.8% |
|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 |
20 |
13.7% |
20.6% |
|
其他 |
2 |
1.4% |
2.1% |
Total |
146 |
100.0% |
150.5% |
a. Dichotomy group tabulated at value 1. |
|
|
|
表12显示:34.9%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是XXX大学在校生进行创业的最初场所;32.2%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经济运行状况是XXX大学在校生了解创业信息的视察场所;17.8%的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在校生可从周边社区获得相应的创业技能培训;13.7%的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可以为XXX大学在校生在社区创业提供优惠政策。
第五,社区居民认为周边社区为XXX大学师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调查研究服务。具体体现在安排采访调查对象、提供有价值的文件资料和进行田野调查的地点、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等。调查对象对这些途径的认可情况如表13。
$表13:社区为XXX大学师生提供的社会调查研究服务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社区为XXX大学师生提供的社会调查研究服务a |
安排采访调查对象 |
60 |
39.0% |
62.5% |
|
提供有价值的文件资料 |
26 |
16.9% |
27.1% |
|
提供田野调查的地点 |
42 |
27.3% |
43.8% |
|
提供相应的物质帮助 |
22 |
14.3% |
22.9% |
|
其他 |
4 |
2.6% |
4.2% |
Total |
154 |
100.0% |
160.4% |
a. Dichotomy group tabulated at value 1. |
|
|
|
表13显示:39%的社区居民认为自己所在的社区为XXX大学师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安排了采访和调查对象;27.3%的社区居民认为自己所在的社区为前来社区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XXX大学师生提供了田野调查地点;16.9%的社区居民认为自己所在的社区为深入社区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XXX大学师生提供了有价值的文件资料;14.3%的社区居民认为自己所在的社区为XXX大学师生在调查中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帮助。
由此可见,周边社区居民认为XXX大学和周边社区都有为对方提供互动回报或进行社会交换的条件和能力。但在现实的互动过程中,双方是否真正能够发生有效交换,都能长期地从对方获得自己所期待的互动回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对方互动才能达到;二是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对于XXX大学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良性互动,还有一个重要观点需要说明:社会交换不同于经济交换,社会交换中的各种利益无法向经济交换一样用货币衡量。在社会交换中,互动双方对于各自的义务(回报的性质、形式、数量、日期)都不能做事先的确定,也不能讨价还价。所以,我校与周边社区进行社会互动、发生资源交换,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多给周边社区一些信任感,才能从对方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和有效支持。
三、双方在互动中出现对抗行为的深层致因分析
由于互动双方存在主体差异,而且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互动双方会出现交换权力与交换地位的分化,所以,在长期的互动和合作过程中,互动双方一直保持和谐、愉快状态,是比较困难的。
1、主体差异易导致双方在互动中发生对抗行为
XXX大学的周边社区是由异质性群体或成员构成的生活共同体,社区要素差异性大,社区构成复杂。相比而言,XXX大学是一个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的单位,也是一个独立的教育社区。其成员同质性强,构成要素比较单一。但是内部成员数量比周边社区多,单位级别远远高于周边社区,行政约束性强,不像周边社区属于自治单位,需要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更重要的差别是两者的运行机制和运行目标不同,XXX大学的运行机制是行政管理,运行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周边社区的运行机制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运行目标是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优质服务。两者具有不同的主体特征。这些主体差异使双方在互动中容易产生不和谐行为甚至发生冲突。
2、交换权力与交换地位的分化易导致双方在互动中发生对抗行为
互动和交换权力、地位分化的发生机理是这样的:在社会交换过程中,如果一方支配着对方所需的资源,而且对方没有替代途径和替代资源,并且又不能缺少这种资源,否则会影响它的生存和发展。那么,资源确需方在交换中只好服从特殊资源拥有方,将自己的权力交给特殊资源拥有方,以换取自己的所需资源。这种互动关系的持续必然造成特殊资源拥有方取得互动和交换资源的支配地位和决定权力;资源确需方必然沦为被支配地位和让渡权力的地位。交换权力与交换地位的分化就是互动双方发生对抗性互动行为的深层致因。XXX大学在与周边社区进行互动,也有可能出现对抗性互动行为。因为互动双方都没有建立消除对抗性行为深层致因的机制,而且还在主体差异的客观事实。
3、土地资源交换对抗行为案例分析
近些年,XXX大学在校本部所在地——岳麓山街道征用了2000多亩土地,建成了一个新校区。这必然使XXX大学与周边社区发生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交换行为。由于双方的主体性质不同,在征用的土地和扩大的地理空间的用途上发生了分化。社区居民希望土地和空间资源用于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而XXX大学希望土地和空间资源用来满足办学需要。消除这种差异和矛盾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社会交换。周边社区居民通过出让土地解决XXX大学办学场地窄小问题;XXX大学通过支付土地补偿金、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住房等交换品,保障周边社区被征居民的生活质量。
但是在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交换过程中,XXX大学本身拥有周边社区望尘莫及的社会地位,还通过当地政府的支持,获得了特殊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的交换权力。而周边社区没有XXX大学那样的特殊身份,难以获得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特殊的交换权力。更主要的原因是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远低于XXX大学,缺乏获得能与XXX大学进行平等交换的潜质;XXX大学在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交换中考虑的公共利益和社会需要,其交换意愿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而周边社区居民在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交换中考虑是私人利益和个人需要,其交换意愿难以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何况周边社区居民渴望在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交换中从XXX大学获得丰厚的土地出让金和得到较好的职位,使自己的未来生活质量得到有力保障。这些因素使XXX大学在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交换中获得了互动地位和交换权力;使周边社区居民沦为互动的被动地位和丧失了部分交换权力。
正是双方的主体差异和地位与权力的分化导致XXX大学和周边社区在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交换中发生了矛盾。为了了解其详情,课题组进行了相关调查,表14能反映具体情况。
$表14:双方在土地征用和拆迁方面的矛盾 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双方在土地征用和拆迁方面的矛盾a |
土地补偿费用 |
58 |
41.7% |
62.4% |
|
安排就业 |
27 |
19.4% |
29.0% |
|
住房补偿面积 |
50 |
36.0% |
53.8% |
|
其他 |
4 |
2.9% |
4.3% |
Total |
139 |
100.0% |
149.5% |
a. Dichotomy group tabulated at value 1. |
|
|
表14显示:周边社区居民对土地征用行为不满意的问题集中在土地出让金补偿、安排就业、补偿住房面积等方面。其中41.7%的社区居民不满意学校的土地出让金支付行为;36%的社区居民不满意学校的住房面积补偿行为;19.4%的社区居民不满意学校的就业安排行为。甚至一些周边社区居民做出了一些出格的冲突行为。最后通过深度沟通和协商谈判才消除土地交换过程的互动矛盾。
四、周边社区居民对与XXX大学互动的心理状态
了解互动对象的心理状态,对于我方制定互动策略、设计交流合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课题组进行了相关调查,具体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1、周边社区居民对与我校进行互动所持态度
互动态度是分析互动行为的重要维度,它一般有两个向度:亲密和疏远。从这两个向度可以判定互动对象的意愿强度。表15是课题组对周边社区居民所做的相关调查。
表15:周边社区居民的互动态度 |
|
|
Frequency |
Percent |
Valid Percent |
Cumulative Percent |
Valid |
亲密交往 |
83 |
83.0 |
84.7 |
84.7 |
|
疏远 |
15 |
15.0 |
15.3 |
100.0 |
|
Total |
98 |
98.0 |
100.0 |
|
Missing |
9 |
2 |
2.0 |
|
|
Total |
100 |
100.0 |
|
|
从表15看来,83%的周边社区居民对与我校互动是持积极交往态度的;只有15%的社区居民持反对态度,认为应该与XXX大学保持一定距离,在社会互动和交换方面,要疏远我校。因此,XXX大学与周边社区互动、甚至进行资源交换,应该有较好的群体基础。所以,我校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与周边社区进行互动。
2、周边社区居民对与我校互动所获地位的判定
互动地位是互动者获得互动回报和不让互动利益受损的基本保证,因而互动双方都希望在互动中获得较高地位,至少应获得平等地位。所以,互动地位期待是分析互动行为的不可忽视的主要维度,它一般有三个位置参数:优势地位、平等地位、劣势地位。表16是课题组对周边社区居民所做的相关调查。
表16:周边社区居民对互动地位的判定 |
|
|
Frequency |
Percent |
Valid Percent |
Cumulative Percent |
Valid |
能获得地位平等 |
66 |
66.0 |
67.3 |
67.3 |
|
学校处于优势地位 |
28 |
28.0 |
28.6 |
95.9 |
|
社区处于优势地位 |
4 |
4.0 |
4.1 |
100.0 |
|
Total |
98 |
98.0 |
100.0 |
|
Missing |
9 |
2 |
2.0 |
|
|
Total |
100 |
100.0 |
|
|
表16说明:67.3%的周边社区居民与我校互动,期待并判定能获得平等地位;28.6%的社区居民认为与我校互动,XXX大学肯定获得优势地位,社区处于劣势地位;只有4.1%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肯定能处于优势地位,XXX大学会处于劣势地位。看来多数社区居民希望在与我校互动中获得平等地位,但是有不少社区居民担心自己处于不利的劣势地位。这种互动心态会妨碍双方和谐互动。所以,我校应该本着公平、互惠原则与周边社区进行交流合作,以消除社区居民的戒备心理。
3、周边社区居民对合作领域的愿望
合作领域是判断互动广度的主要指标,是资源交换量的决定因素。只要平等互惠的互动和交换,双方合作的领域会更多;如果是不平等互动和交换,双方合作领域很小。表17是课题组对周边社区居民所做的相关调查。
$表17:周边社区居民对合作领域的意愿Frequencies |
|
|
Responses |
Percent of Cases |
|
|
N |
Percent |
|
$实现哪些领域的合作a |
公共事务 |
35 |
19.6% |
35.0% |
|
社区教育 |
51 |
28.5% |
51.0% |
|
环境治理 |
48 |
26.8% |
48.0% |
|
社区文化建设 |
43 |
24.0% |
43.0% |
|
其他 |
2 |
1.1% |
2.0% |
Total |
179 |
100.0% |
179.0% |
a. Dichotomy group tabulated at value 1. |
|
|
表17说明:周边社区居民对与我校合作的领域各有各的看法,19.6%的周边社区居民希望合作领域仅限于公共事务;28.5%的周边社区居民希望合作领域仅限于社区教育;26.8%的周边社区居民希望合作领域仅限于环境治理;24%的周边社区居民希望合作领域仅限于文化建设。但是综合起来考虑,我校与周边社区进行多领域的合作,都会得到一些群众的支持。
4、周边社区居民对互动频度的要求
互动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寡,也反映互动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表18是课题组对周边社区居民所做的相关调查。
表18:周边社区居民对互动频度的要求 |
|
|
Frequency |
Percent |
Valid Percent |
Cumulative Percent |
Valid |
一月一次 |
52 |
52.0 |
53.1 |
53.1 |
|
一月两次 |
34 |
34.0 |
34.7 |
87.8 |
|
一月三次 |
6 |
6.0 |
6.1 |
93.9 |
|
一月四次 |
6 |
6.0 |
6.1 |
100.0 |
|
Total |
98 |
98.0 |
100.0 |
|
Missing |
9 |
1 |
1.0 |
|
|
|
System |
1 |
1.0 |
|
|
|
Total |
2 |
2.0 |
|
|
Total |
100 |
100.0 |
|
|
表18说明:53.1%的周边社区居民希望与XXX大学一个月接触和沟通一次;34.7%的周边社区居民希望与XXX大学一个月接触和沟通两次;6.1%的周边社区居民希望与XXX大学一个月接触和沟通三、四次。说明周边社区居民不希望双方采取频繁接触和沟通的方式进行互动。
5、周边社区居民对互动方式的选择
互动方式是判断互动双方地位分化的主要依据,处于不同互动地位的互动者采取的互动方式不同。表19是课题组对周边社区居民所做的相关调查。
表:19:周边社区居民对互动和交换方式的选择 |
|
|
Frequency |
Percent |
Valid Percent |
Cumulative Percent |
Valid |
协商 |
88 |
88.0 |
88.0 |
88.0 |
|
竞争 |
1 |
1.0 |
1.0 |
89.0 |
|
顺应 |
11 |
11.0 |
11.0 |
100.0 |
|
Total |
100 |
100.0 |
100.0 |
|
表19说明:88%的周边社区居民选择协商方式与XXX大学进行互动、进行社会交换;只有11%的周边社区居民选择顺应方式与XXX大学进行互动、进行社会交换和1%的周边社区居民选择竞争方式与XXX大学进行互动、社会交换。可见协商是社区居民普遍接受的互动方式。
五、促进XXX大学与周边社区和谐互动的建议
为了防止双方在将来的互动和资源交换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发生不和谐行为,双方都能在互动、交流、合作中得到实惠,使双方在互动中发展得更好更快。课题组根据如上研究提出促进双方和谐互动的建议。
1、与周边社区建立发展共同体关系
成立校(大学)区(社区)互动关系管理机构,学校设立社区事务协调办公室或校区关系管理办公室,建立与周边五个社区的协商机制。同时在周边社区宣传学校的办学任务、宗旨以及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消除学校与周边社区互动的不良因素,与周边社区形成发展共同体,营建良好的校区互动环境,为学校发展获取周边社区更多的支持。
2、建立服务社区制度,承担促进周边社区发展的社会责任
社会交换的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某种行动带来的结果对互动对象越有价值,则他就越有可能做出该种行动。所以,我校希望周边社区积极地为学校发展提供有用资源和大力支持,我们自己就应先主动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与周边社区共同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向社区居民开放学校运动场、休闲场所、图书馆、教室、娱乐设施、报告厅、博物馆等公共设施,使社区居民享受到学校的教育资源,增强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第二,延伸高等教育功能,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事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师资,动员和安排教师深入周边社区,参与社区教育;建立社区青少年学习网站,提供社区教育师资,开展社区少儿认知培训、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健康卫生以及食品安全教育、自然知识教育、宠物饲养教育;与社区共办老年大学,扩大学校退休教师的社交面,发挥余热、使学校成为社区教育中心。
第三,承担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周边社区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周边社区举办社区科技节、文化节,使XXX大学成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周边社区建立稳定的社区服务基地,组建学生志愿者团队、青年服务队、学生服务组、科技服务队,深入周边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并将大学生创业与参与社区活动结合起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校外环境。
第四,据发展需要不断地为周边社区提供新资源和新回报。社会互动的“剥夺—满足”规律告诉我们:互动对象在近期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酬赏,则随后而来的同样酬赏对他的价值也就越低。如果我校在与周边社区进行互动和社会交换中,不断增加交换数量,难以激发周边社区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的积极性。只能根据社区发展需要,不断为周边社区提供新的资源交换种类和互动回报,不断满足周边社区的新期望,才能引导他们更多地为学校发展做贡献。
总之,只有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为周边社区发展多做一些贡献,向周边社区展示自己的互动回报能力,才能激发周边社区为学校发展提供资源和支持的积极性。
3、公平互惠地、有信誉地在与周边社区互动中使用交换权力
第一,有信誉地与周边社区进行互动。因为如果互动对象在过去对某一种或一组刺激做出的某一行动获得了报酬,那么,当类似于过去的那种刺激再发生时,他就有可能做出与过去相同或类似的行动。所以,我们在与周边社区互动和发生社会交换过程中,应树立信誉第一的原则,承担自己的互动义务,兑现自己的互动承诺,以便维护周边社区持续支持学校发展的积极性。
第二,建立互惠的资源交换的利益分享机制。因为若一个互动对象的行动没有得到预期酬赏时,他会被激怒并可能采取侵犯行为;而一个互动对象的行动获得了预期的酬赏或得到的酬赏比预期的还多,则他会产生喜悦的心情,并可能做出别人赞同的行动。所以,学校在与周边社区互动,进行资源交换时,应建立资源交换的利益分享机制。例如学校在征用社区土地时,学校可以建立这样的利益分享措施:学校占用土地和空间资源,拥有土地和空间所有权、使用权;位社区居民提供空间服务岗位,让周边社区拥有空间经营和维护权益,将征用土地上的新建楼栋的建筑权和楼道卫生、门卫、绿化岗位以及商店经营权益提供为社区居民,使他们分享到土地资源交换的利益,以便消除社区居民的资源交换中的不满情绪和冲突行为。
4、开展大学与社区和谐互动机制研究
在中国,大学与社区互动,是新近出现的社会行为,有许多深层问题,如大学与社区的利益平衡机制、交流机制、合作激励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等,需要进行深度研究,才有可能找到具有适应性的大学与社区互动和资源交换规律,才能构筑大学的社区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