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讯
最新动态
首页 >> 相关资讯 >> 最新动态 >> 正文

【“开学季”守护校园安全系列科普文章④】校园舆情风险预警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4-09-03    作者:何雷、何思琪、吴建宏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国警察网联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委会联合发布校园安全风险预警报告,形成“开学季”守护校园安全系列科普文章。

“开学季”守护校园安全系列科普文章是《中国应急教育与校园安全发展报告蓝皮书(2024)》的相关成果,该成果为中南大学社会稳定风险研究评估中心团队主持编撰的智库年度产品。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校园安全发展的逻辑轨迹,从不同角度探索校园安全事件、治理与应急教育的发展脉络,揭示了校园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未来,中心团队会将持续关注国内外校园安全领域的实践与研究动态,与各界同仁携手,共同推进中国应急教育和校园安全的发展。


原文链接:https://www.cpd.com.cn/n15737398/n26490099/924/t_1149262.html

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校园安全事件往往成为舆情生发的重要导火索,在事件的传播过程当中,若政府应对失当,校园舆情风险会不断发酵,对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潜在威胁。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校园舆情的监控与管理,积极防范、化解和应对舆情危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校园舆情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及潜在风险。为剖析校园舆情风险,中国警察网与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委会联合发布《开学季校园舆情风险预警研究报告》,探讨校园舆情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提出校园安全事件舆情管理的优化策略,防患于未然。

校园舆情风险生成的三种路径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与质性分析,将校园安全事件舆情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四个维度(见图1),进而得出校园舆情风险生成的三种路径。  

1 校园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生成机理分析框架

路径一:信息刺激下的信息人驱动型

当事件信息具有很强刺激性,引发高影响力意见领袖参与讨论,并吸引众多中央级权威媒体对事件进行报道时,容易导致校园安全事件舆情形成。

路径二:信息刺激下的信息人与技术协同驱动型

当校园安全事件发生后,如果事件性质高度敏感且信息呈现方式具有较高吸引力,引发了网络媒体的广泛报道和意见领袖的大量转发,且官方舆情疏解不力,致使舆情环境持续恶化,最终会导致舆情的形成。

路径三:信息环境助力下的信息人驱动型

当校园安全事件发生后,如果官方的舆情疏解工作成效不佳,在网络媒体和意见领袖等主体的传播下,舆情信息在舆论场内持续发酵,引发了网民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讨论,易形成舆情。

校园舆情风险防范的五条建议

建议一:建构全方位校园舆情应急处置机制

政府应当健全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快速响应机制、舆情引导机制、经验总结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应对效率和效果。

建议二:做好意见领袖分类规制引导工作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意见领袖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政府应当把握网络意见领袖的不同类型,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最大程度的团结与管理。

建议三:营造规范的网络生态环境

在常态化监管层面,政府应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推动网络平台建立信息审核机制,严格把关信息发布,政府还应注重网络素养教育的普及与提升,积极推进多元共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格局。

建议四:丰富官媒传播功能

官媒不仅需要在具体事件上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更应当在认识和布局上先行一步,掌握先机。为此,官媒应当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守正创新,寻求传统媒体与短视频平台等新兴传播媒介的深度融合。

建议五:落实校园安全管理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是消除校园舆情风险源头的治本之策,其核心在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纲领,确保校园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督查机制,对校园进行常态化安全检查和评估。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推动校园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审:付名琪 二审:何雷 三审:张桂蓉